苗族是壹個歌舞豐富的民族,苗族的“鼓勵”只有十種。苗的“勸諫”在唐代《朝野》中有記載,可見苗的“勸諫”源遠流長。
黔東南苗族“木鼓舞”是過去13年才舉行壹次的“吃臟肉”大型祭祀活動中的壹種“鼓舞”形式。節日期間,跳舞的男女狂舞三天,廢寢忘食,徹夜不眠,沈醉其中。
“花鼓舞”是湖南鳳凰、保靖、花垣三縣苗族人民慶祝六月六、八月八、趕夏、趕秋等傳統節日時必備的自娛性舞蹈。
苗族自娛自樂的“踩鼓”,是過年過節、節日聚會,尤其是農歷三月“姊妹節”時,婦女們必不可少的“鼓點”。
流行於黔東南州的反排木鼓舞,已成為苗族節日和出訪他國的代表舞蹈,被周邊國家的朋友譽為“東方迪斯科”。
新中國成立後,在苗族各種自娛自樂和表演“勸慰”的基礎上,人們創造了四人同時表演的“四面勸慰”。這種“鼓勵”流傳於湘西鳳凰縣和貴州松桃縣苗族聚居的地方。男女都可以參加這種舞蹈。四個人站在鼓前,雙手用木槌擊鼓。在統壹節奏打鼓的同時表演規定的套路。每個套路完成後,大家順時針移動到下壹個鼓點位置,再進行其他“鼓勵”表演的套路,既有表演性又有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