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國社會傳統的差序格局

中國社會傳統的差序格局

中國傳統社會經歷了數千年的滄桑變遷,其社會架構壹直處在變化與發展中,其中,自戰國秦漢以來,直到近代社會,無論是傳統政治結構經濟結構還是傳統社會結構,都形成了獨具中華文明特色的結構模式。

就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而言,無論是朝代更叠還是社會變革,也無論是分裂還是統壹,高度的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都是主體形態。其核心是地方權力歸於中央,中央權力歸於君主。這壹政治結構的設計師是戰國時代的韓非。

韓非認為,國家權力運行與管理的實現,應當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這裏所說的“聖人”就是君主。中央對於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指揮自如;君主對於全國,則是“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

以對地方與人口的管理為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根深蒂固,中央王朝通過全國劃壹的戶籍管理、土地賦稅管理以及嚴格的上計制度,將所有的土地與人口都納於其直接控制之下,地方政府缺少自主權與支配權,實際上只是中央王朝的派出代理機構。

宋朝以後,州縣長官都改作“知州”與“知縣”。“知”就是代理、兼任,這些人的正式職務都是中央官員,是以中央官員的身份兼任地方,如清官包公的第壹個職務就是以中央王朝的“大理評事”兼“知建昌縣”。

  • 上一篇:中國火箭的主要燃料。
  • 下一篇:中國第壹個入選世界文化和非文化遺產的節日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