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處萬年以上的古稻作遺址分別是: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和吊桐垸遺址。玉蟾巖遺址距今已有12000多年。此時的水稻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具有秈粳特性),因此被認為是由普通野生稻進化為栽培稻的最原始的古代栽培稻類型。
後兩處遺址年代較早,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但未發現碳化的米粒,僅發現了水稻的植物矽化物。
過去,我們的教科書告訴我們,中國最早發現的水稻是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但根據嚴文明教授的《中國水稻文化起源》,“這裏發現的水稻遺存極其豐富。從1973的冬季至日到0974的春季首次發掘時,在第四文化層發現了約400平方米的稻谷、稻殼和稻草。。。顆粒大小接近現在的栽培稻,比現在的野生稻大很多。此外,還有很多稻作農具,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稻作堆積遺存屬於栽培稻的收獲”,這說明新石器時代中期河姆渡時期的稻作已經發展到壹定程度,所以在此之前壹定是前無古人的,也就是說河姆渡的稻作是傳播的,而不是獨立發展的。
不過,中國這麽大,隨著考古的發現,可能會發現更多新的成果,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中國黃建華稻作文化起源探析
再論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
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