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中山裝的由來及意義

中山裝的由來及意義

中山裝是因孫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在民國十八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壹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壹律穿中山裝,以表示 遵奉先生之法。形制: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

孫中山闡述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

1、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

2、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

3、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壹個在內側)分別表示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還有監察權在領口(紐扣)和內側(口袋),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

4、前襟的4只口袋上的4粒紐扣則含有人民擁有的四權:“選舉、創制、罷免、復決”權。

5、袖口上的三粒扣表示“民族、民生、民權”的三民主義。

6、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

7、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壹之大義。

中山裝的特色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壹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壹度成為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準服裝之壹。

在1960和1970年代,億萬中國成年男性大多穿著中山裝。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裝和其他時裝逐漸開始流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山裝

  • 上一篇:黎族民俗
  • 下一篇:為什麽東北家庭基本都是“壹家壹胎”不願意生二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