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傳統零售商不同,中國的零售商覆蓋面並不廣,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2010年,美國前50大零售商占48%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前100大零售商僅占11%。
2.傳統渠道效率低下,容易被新業態利用。
我國傳統渠道存在結構性缺陷,在渠道管理、利潤分配、市場營銷、生產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這為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傳統消費市場的困境:
(1)渠道:分銷環節多,管理成本高,區域和成品拓展有限。
(2)市場:品牌建設投入大,營銷成本高,難以進行精準營銷,難以及時了解市場需求。
(3)利潤:廠家議價能力減弱,中間商多,利潤分配多級,渠道成本高,利潤層層過濾。
(4)生產:產銷信息差距導致庫存積壓或供應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3.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明顯偏高,需要新的信息流和物流模式來實現突破。
與日本和美國相比,中國物流業的運行效率較低,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較高。這種區別在於,電子商務在發達經濟體系中只是傳統零售業態的補充,但在中國卻能與傳統零售渠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國內領先的電商,不僅有可能成為零售業的巨頭,也有可能成為像UPS壹樣的大型物流和信息組織者。
4.PE/VC's的資金支持,以及更激進的電商價格戰策略。過去幾年,PE/VC的大量資金推動了國內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2011年國內電商PE/VC投資額達到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5倍多。在這些資金的幫助下,國內電商大力加強物流建設,同時也得以在虧損的夏天繼續進行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