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之壹,幾千年來滲透到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謝有為先生在《孝與中國文化》壹書中所說,“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孝的文化’。孝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們談論中國文化而忽略了孝道,那我們就真的了解了中國文化之外的東西。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發揮了修身養性、家庭融合、報效國家、凝聚社會等多種作用。
壹、孝文化的內涵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壹般來說,是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盡的義務,包括尊敬、照顧、贍養老人、贍養父母長輩等等。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在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壹直處於“諸德之孝為先”的主導地位,被視為人類善的源泉。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社會形成了人際道德關系。在中國,以孝道為核心的尊老敬老的道德觀念至少有三千年的文字記載。
在整個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孝壹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孝被視為“百行之首”、“仁之本”。它已經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每壹個成員的心中,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行為習慣。孝道是支配中國古代社會兩千多年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今天我們仍然有儒家孝道的深刻印記。今天,中國正在進入老年社會。從當前社會現狀出發弘揚孝道,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