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的含義:愛之仁,義之禮,君之禮,哲之智,愛之信,春之仁,秋之義,禮之於形,智之於思,信之為保。
五綱五常又叫三綱五常。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倫理和政治制度。它重視主觀意誌的力量、正直和道德、自制力、決心、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擴展數據:
三綱是“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三綱五常是調整和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用於教化世人,維護社會倫理。
“三綱”“五常”這幾個字出自西漢董仲舒的《春秋故事》壹書。但作為壹種道德原則和標準,它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君、君、臣、父子、仁、禮、智等倫理觀念。孟子進壹步提出了“父子相親,君臣相義,夫妻有別,萬古有序,朋友守信”的“五倫”。董仲舒根據其“陽不如陰”的學說,進壹步發展了五倫的概念,提出了三綱五常之道。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三綱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