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主要有挑龍舟、端午、采藥、掛艾草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午時取水、泡龍舟、吃粽子、放風箏、紮彩絲線、熏蒼術、戴香囊等。
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多重“別名”
端午節的壹大特點是名稱多樣。有人做過統計,有20多個名字和稱謂,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有端午、夏節、五月節、女兒節等等。
這些名字的由來與端午節本身的習俗和文化內涵有關。古漢語中“段”有始有初的意思,稱為“端午”,也就是“第五天”。《地方風俗》提到“仲夏端午節”。結束,開始。”
此外,古人在歷法中使用天幹地支。按此計算,農歷五月是“午月”,正午被認為是“太陽”,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
如前所述,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初五和初五的諧音,所以又叫“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又叫“五月節”。
有趣的是,這個時候,壹大習俗就是吃粽子。古人曾經有壹個小遊戲,就是吃了粽子之後,會比較自己葉子的長短,葉子長的人會贏,所以叫“解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