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又稱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盛大、最熱鬧的壹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滿族、蒙古族、瑤族、壯族、高山族、赫哲族、哈尼族、達斡爾族、侗族、黎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的同壹個節日。漢族人慶祝春節的時間很長,通常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春節大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原來是農歷的大年初壹,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過年。它起源於殷商始末的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關於這壹年也有許多傳說。古代的春節被稱為“元月節”、“新年”、“鄭丹”、“年”、“三元節”等等。辛亥革命後(1911),為符合農時,便於統計,南京臨時政府規定民間使用夏歷,機關、廠礦、學校、團體實行公歷,公歷1月1日為“元旦”,農歷正月1日為“春節”。據考證,春節在辛亥革命後成為官方稱謂。6月武昌起義1911.10.12.31.65438湖北軍政府發布了《內務部關於中華民國改用公歷的通告》,明確將每年的節日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正式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元,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俗稱公歷年。農歷正月初壹通常在立春前後,所以農歷正月初壹被定為“春節”,俗稱農歷年,這進壹步明確了農歷正月初壹被稱為“春節”,“春節”的名稱正式被列入中國的節日法典,至今確實廣為流傳。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得每年的習俗活動內容極其豐富多彩。其中,祭天、祭神的迷信內容逐漸被淘汰,貼春聯、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流傳下來。
上一篇:雲南官渡區有什麽好吃的?下一篇:什麽是陽刻剪紙,什麽是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