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調音樂歷史悠久,最早的復調音樂出現在中世紀的教堂聖歌中。當僧侶們唱頌歌時,他們在不同的部位唱出不同的旋律。後來,荷蘭的荷蘭音樂學派進壹步發展了復調音樂的理論和寫作技術。作曲家之壹紀堯姆·迪費(1400-1474)創造了“四和聲”的寫作技巧。它為後來的對位理論開辟了壹條完美的道路。
復調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巴洛克時期,巴赫被認為是這壹時期作曲家的主要代表,因為他的對位音樂達到了復調音樂的頂峰。
復調音樂有三種主要形式:
*對位法,即按照嚴格的對位法寫成的壹種音樂形式。
*佳能用模仿來處理不同的聲部旋律,形成壹種連續的感覺。著名的作品包括德國作曲家和管風琴家約翰·帕切貝爾(1653-1706)著名的D大調佳能。
*賦格,壹種以多聲部相互呼應的方式寫成的復調音樂。在當時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收藏是巴赫的《賦格的藝術》,堪稱賦格的聖經。
隨著17-18世紀主音音樂的發展,純粹的復調音樂逐漸被大眾遺忘,但復調的理念和創作手法卻依然代代相傳。復調理論仍然是音樂創作中的重要課題之壹。
復調音樂中的第壹個詞“聲”表示音調。中國大陸音樂界習慣稱之為“復調音樂”,主要集中在“調”這個詞上,但“復調音樂”很容易與20世紀復調音樂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