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什麽是榔約人家

什麽是榔約人家

苗族的“榔規”、“榔約”與“議榔詞”。

在苗族傳統社會中,普遍存在壹種名為“議榔”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由氏族部落議事會發展而來。由“議榔”組織定期議定的經過公認的民間規約稱為“榔規”,亦稱“榔約”。它涉及苗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苗族社會中,議榔規約壹經集體議定,就成了不成文的習慣法,人人必須遵守,否則就會受到集體的譴責和懲罰,這對維護當地的生產、生活及正常社會秩序等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由於苗族歷史上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故“榔規”“榔約”多系口口相傳,歷久不衰。近代以來,有的地方出現了以漢文寫成的規約條文,有的寫在紙上,形成文本;有的寫在木牌上,掛在“議榔樹”上;有的刻在石碑上,曉諭鄉裏。對於違反 “榔規”“榔約”的行為,既有經濟上的處罰,也有肉體上的懲治,還有剝奪名譽乃至開除寨籍等的處分。有的苗民聚居區,還將榔規、榔約進壹步規範化為帶有法律規條性質的“議榔詞”,規定“定期封山和開山,保護樹木生長”,“偷砍別人家的杉樹,罰銀三兩”,“偷盜別人家的松樹,罰銀壹兩三”,“偷盜別人家地裏的莊稼,罰銀六兩”,“偷放別人家田裏的水,罰銀二兩”,“偷盜別人家田裏的魚,罰銀四兩”,“偷砍護寨樹、風水樹,罰銀九兩”等等。在傳統的苗民社會裏,“榔規”“榔約”壹經公眾議定,就要豎立標記,以示莊重,有的埋壹塊石頭,壹半露出地面,稱為“埋巖”,並在旁邊栽上杉樹、楓樹、楠木樹等,稱為“議榔樹”,因而被研究法文化傳統的專家們稱之為“埋巖立法”或“議榔立法”。部份地區的苗族至今仍把壹切形式的會議都稱之為“議榔”。

  • 上一篇:什麽是傳統服務業?包括什麽?
  • 下一篇:最好吃的燒烤是什麽?這三種燒烤食物最受歡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