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漢語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隱喻性、意會性和信息冗余性,屬於漢藏語系的漢泰語族,與印歐語系存在著巨大差異,不能用西方語言學家的觀點簡單地分析漢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立足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探討適合中國人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的教學方式方法,而不能生硬地照搬外國的語言教學模式。試以漢字教學為例。我們知道,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基石,是漢語文的微縮景觀。漢字中包含的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成為漢語文化的濫觴和源泉。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表意性使漢字超越了語音的羈絆和時空的局限,成為壹種可直接“視讀”的“活化石”文字。這種表意性體現了漢字“以意賦形、以形寫意”的造字規律,它使每壹個漢字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文化信息。
以最簡單的象形字“水”為例。試想,現實中水的存在形態是不可勝數的,既有江河湖海之汪洋,又有溝溪塘池之恬靜;既有大浪淘沙之雄奇,又有“秋水***長天壹色”之明麗,可謂豐富多彩。面對如此變幻莫測的水世界,古人沒有被豐富的表象所困惑,而是大膽地舍棄了這麽多外在的感性經驗,深刻地抓住了水的流動性這壹根本特征,把水描寫成流動狀。因為在遠古時期,人們所接觸到的最廣泛的液體也就是水了。所以以後凡是表示液體的字,大都有三點水作為偏旁。可見,象形字並非鏡子映物般地機械描摹客觀事物,而是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蘊藏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此外,“水”字的造型還體現了漢民族的審美特征:壹是對稱美,二是曲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