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是我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使用經年老湯輔以十六味天然香辛料,以文武之火扒制而成,回味悠長。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承與創新,德州扒雞制作技藝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麻婆豆腐制作技藝是四川省級非遺項目。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後及皇族們享用。德州扒雞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美食,在中華大地已廣為傳播,形成了眾多大眾認可的知名品牌。
德州扒雞的起源
元末明初,隨著漕運繁忙,德州成為京都通達九省的禦路。經濟開始呈現繁榮,市面上出現了燒雞。挎籃叫賣燒雞的老人,經常出現在運河碼頭、水旱驛站和城內官衙附近。這種燒雞是經過人工細作,有滋有味的燒雞:其形態側臥,色紅味香,肉嫩可口,作為後來扒雞的原型,初露頭角。隨著經濟的發展,這時的德州城進入鼎盛時期,已成為中國三十三個大城市之壹。
水陸通衢,商賈雲集,四鄉貨物集散於此,出現了“南來北往客如雲,飯館客棧多如林“的局面。燒雞已不僅僅見於餐桌,而“步”入社會。臂挎提盒叫賣燒雞者多了,開始時賈姓人家,後來比較有名的是外號叫“徐燒雞”的徐恩榮家,還有西面張家等等,開門面設店鋪者也屢見不鮮。當然這時吃燒雞者還局限於達官貴人,商賈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雞興嘆。
但燒雞的發明者,制作者卻是真正的勞動人民。他們為了養家糊口,嘔心瀝血,慘淡經營,同時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後來發展了雞饌,在窄小的家庭作坊裏,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藝流程中,產生了原始的雞文化,濃濃雞香,飄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