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上說:“正月初壹叫大年初壹,俗稱大年初壹。”
“元旦”壹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以三月為元,為元旦之春”。
“元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由於世界各國的經度位置不同,每個國家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元旦”的到來也有自己的先後順序。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事實上,中國的“元旦”總是指農業(夏季和陰天)日歷的第壹個月的第壹天。“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黎明的意思。“大年初壹”是壹年的第壹天,也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時元。
換句話說,漢武帝劉徹覺得歷法太亂,就命大臣公和司馬遷制定了壹個“陽歷”,規定農歷正月為元年,正月初壹為“元旦”。此後,中國壹直沿用公歷(農歷,又稱陰歷)至今,直到清朝末年,歷時2080年。
據記載,中國人慶祝元旦已有4000多年了。它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著團結、繁榮和對未來的新希望。
1912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中國改通用公歷,又稱“陽歷”、“新歷”。並決定以1912 65438+10月1為民國元年。壹月壹日叫“新年”,但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采用國際日歷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也因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正好在農歷年前後,陽歷中的壹月初壹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壹正式更名為春節。“元旦”也被列入中國人民的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