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先民基於對人類疾病的認識,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總結出來的壹套防治疾病的經驗,有自己獨特的體系。中醫運用望、嗅、問、脈四診來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這種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益氣活血、滋補肝腎的整體治療方法,在治療病因復雜、多臟器的慢性病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中醫和中藥是不能分開的。其中以中醫治療為主,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按摩、拔罐、針灸等等。
中醫包括各種學說,大師不止壹個。革命時期,中醫人才的培養受到很大限制。現在的體制很好,有專門的醫學院校負責培養中醫人才。中醫的傳承除了大專教育,還包括師承教育,兩種方式都有其重要性。
中醫人才的培養應遵循壹個重要的規律——從師。目前中醫學徒制教育僅限於專科層次,受教育人數少,覆蓋面不廣。今後,師徒教育經歷應逐步納入中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評價條件。
加強中醫藥理論的傳承和創新,可以加強中醫藥古籍的整理、研究、保護和利用,制定和完善中醫藥古籍研究規範,建立和完善概念清晰、結構合理的中醫藥理論體系,增強中醫藥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和產品研發的能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中醫理論的廣泛應用;加強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方法的探索,深刻認識中醫藥理論建設模式和方法論的特點,廣泛吸收和借鑒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術,探索和建立適合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逐步形成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的方法論體系和評價體系。
編輯嶽清秀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