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有十三種,分別是:工尺譜、琴譜、燕樂半字譜、弦索譜、管色譜、俗字譜、律呂字譜、方格譜、雅樂譜、曲線譜、央移譜、查巴譜、鑼鼓經。
在當今,中國漢字記譜主要是用宮、商、角、清角(和)、徵、羽、變宮(變)分別來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譜中,則表示為上、尺、工、凡、六、五、壹。而在漢字下方畫斜線和在漢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來表現音高壹個八度。
擴展資料
音位譜——
根據固定的線條,以不同的位置來記錄音位的高低,始見於古希臘。當時在歌詞上方用符號來表示音調的起伏和重音,並不表示音高,後來也用於格列高利聖詠等。這種方法到7世紀時發展為用壹根線表示F音的固定音高,而用高、低於該線的符號表示不同音高的。
奏法譜——
用文字、數字或其他記號表示樂器演奏方法,不表示具體發出的音高。16世紀前後歐洲的古彈撥樂器如琉特、西滕、比韋拉的演奏者常用這種記譜法,具體記譜法因樂器的構造及演奏方法的不同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