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這種住宅小區的居住模式在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這種住宅小區的居住模式在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嚴格來說,中國的社區應該是在前蘇聯幫助我們建設的時候就開始了。最明顯的就是北京酒仙橋地區的那些小區,也就是後來的小區。這些小區都是蘇式建築,壹般是三四層壹排,像別墅。這裏曾經是全國各地知識分子的宿舍,後來逐漸成為住宅小區。

當年蘇聯援助中國的很多大項目,周圍都是蘇式民居。封閉社區的建設有兩個高峰。壹種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單位大院。市裏每個獨立單位都劃出壹塊地,建壹個集辦公生產、生活、物流、各種生活服務為壹體的大院子。今天,由於歷史的延續,單位大院仍然是中國許多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統計顯示,僅北京仍有3700多套。

另壹個高峰在1998之後。當年中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實現住宅貨幣化、私有化。壹時間,房地產火熱。建築形態、景觀設計、物業管理、社區建設、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都成為開發商努力追求的“賣點”:客戶喜歡安全、私密的環境,所以實行封閉管理,出口設置少,用墻堵住;中國人喜歡被山水包圍,所以他們在社區裏創造了宜人的景觀。這樣,封閉式社區就成了中國住宅發展的主流形式,而且越是高檔的住宅區,越有封閉的趨勢。

邊肖對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解釋。邊肖對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可以多跟我評論。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也可以多和我互動。如果妳喜歡作者,也可以關註我。妳的表揚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妳。

  • 上一篇:傳統文化分好壞嗎?還有傳統道德
  • 下一篇:做小食品批發生意的商家從哪裏進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