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使用月經帶的尷尬

使用月經帶的尷尬

1,第壹代:布條

到了文明時代,紡織加工越來越成熟,布料除了用來遮蓋身體,還有其他用途。

傳說古希臘著名女數學家希帕蒂亞曾把月亮布扔在地上,嚇跑了崇拜者。

由此也可以得出,在公元前,女性就開始使用布條來應對月經,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第壹代“月經用品”了。

2、第二代:破布袋

但在中世紀,月經背負著沈重的枷鎖,成為不潔的象征。

有人認為月經是月子病,需要治療。如果經期不按時報到,有的醫生甚至會建議女性抽血。

在此期間,女性通常會使用破布袋來處理月經,有些麻煩的女性甚至會穿上紅色的裙子來掩蓋經血。

在其他地方,女人來月經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因此,經期婦女不能進屋,而是被安置在臨時的“經期房”(多為牛棚)。

在印度電影《Pad Man》中,正在經期的女性是不允許進屋的。

直到現在,壹些國家仍然如此。

3、第三代:草木灰+亞麻。

前面提到的都是其他國家的經期用品,那麽中國古代女性通常用什麽來應對經期呢?

據當時的小說、繪本記載,中國古代婦女處理月經所用的衛生巾,材質有緞、絲、絹、布等,也被親切地稱為“陳媽媽”。

和“大姨媽”有關系嗎?

但是,能買得起緞、絲、綢的都是有錢人。普通人壹般會把草木灰、棉花等吸水性好的東西裝進亞麻條裏,系在腰上。

想想相撲運動員胯部之間的白布。

直到這個時候,月經用品都要反復清洗使用,沒有辦法丟棄。

  • 上一篇:妳會選擇指紋門鎖還是傳統門鎖?
  • 下一篇:漢服和漢服哪個正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