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空氣引起氣流,氣流帶動輪軸轉動。根據這個原理制作的玩具就是燈籠。燈籠的發明最晚是在宋代。吳的《孟良錄》在提到南宋都城臨安的夜市時,指出其中有人買賣燈籠。周覓的《武林舊事》在描寫臨安的“燈籠”時也說:“沙若戲燈籠,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可見,燈籠在南宋時期極為流行。
在方形或圓形的紙燈籠中,插壹根鐵絲作為立軸,軸的上方安裝壹個葉輪,軸的中央安裝兩根交叉的細鐵絲,鐵絲兩端各貼壹張人和馬等剪紙。燈籠裏的蠟燭點燃後,熱氣上升形成氣流,帶動葉輪轉動,於是剪紙隨著輪軸轉動。他們的影子投射在燈籠紙封面上。從外部看,就成了清末《燕京歲時》壹書中“車馬奔騰,團團亂轉”的局面。
燈籠雖然是個玩具,但和現代燃氣輪機的原理壹模壹樣。
燈籠的制作方法
材料準備:
自帶制作燈籠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膠水、鉛筆、尺子、圓規、各種彩紙(方形或圓形紙片)、壹段細鐵絲(20cm)、縫衣針、印有奔馬的紙片、按扣。
生產步驟:
1,將紅紙剪成如圖所示的圓,正方形為36×14CM,圓的直徑為12CM,正方形為圓柱體,圓形為頂蓋(風輪)。
2.把圓柱體的壹端剪成許多小齒,在上面粘上膠水粘上頂蓋。
3、作為頂蓋上的風輪:在圓形紙的中央剪出八個小門窗,每個門窗半開,方向壹致。完成後貼在圓筒上。
4.用壹根細鐵絲做支架,在臺燈的燈泡上做壹個雙環套,尖端抵住頂蓋的中心。為了經久耐用,中間嵌入了壹個按扣作為支撐。
5、剪貼奔馬圖案。妳也可以用彩筆畫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