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中有?內聖外王?之說,可是?內生外王?到底說的是什麽意思呢?
儒學,詩諸子百家中學說的壹種,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都推崇儒學。剛開始由孔子創立,後來以孔子的思想為基礎,逐漸發展成為完成、立體的思想體系。他還是中國古代悠長的主流思想,有深遠影響。但是在秦始皇時期,儒學受到?焚書坑儒?的影響,受到重創。在漢武帝的時候再次繁榮。?內聖外王?是儒家修身的終極目標。在儒家的今典代表作品《周易》裏面曾經提到過?進德修業?,這就是?內聖外王?的前期雛形。
內聖?,就是通過壹整套嚴格的精氣的修煉然後可以感悟到宇宙的本源。孔子解釋道:所謂大聖者,知通大道應變而無窮,辯乎萬物之情形者也。?外王?,就是說的通過不斷的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從而認識世界,掌握更多的規律和真理。在儒家思想中,?內?和?外?在行動上應該是統壹的,是內心道德思想和外在實踐相統壹。 ?內?是基礎,?外?是內的目的。只有不斷的內心修煉,加上不斷地學習,才可以最終的達到?內聖?最終達到?外王?的目的。如果?內聖?脫離了?外王?就會成為壹種自私自利,相反,就是壹種低層次的事功思想。孔子以百姓為對象,主張以禮樂制度最為規範手段,同時用法律手段,來穩固統治、維護社會安定。由此看來,與西方世界相比,西方世界比較註重物質世界的探尋,中國古代則是更加註重內心和行為的統壹和諧。社會發展至今,?內省外王?的思想還是作為人生追求的基本境界,也是處理個人行為與社會關系的壹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