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元元節、元夕節或元宵節,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把夜晚叫做蕭。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被稱為元宵節。
小年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也叫“祭竈”。小年1的主要活動通常在晚上舉行,因此也被稱為“小年夜”。不同地區,小年的具體日期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很多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是中國唯壹南北日期不同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民俗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果。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在甘泉宮拜祭“太乙”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神靈的先聲:《史記》:“漢人常於正月到辛寺拜祭太乙甘泉,昏迷之時,將死於明。”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元宵節習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為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宮殿、寺院“燃燈示佛”。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燒燈籠的習俗是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而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的。南北朝時期,元宵燈逐漸成為壹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