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黎明的意思。元旦(新年)是壹年的第壹天,也稱為“新歷年”和“陽歷年”。元旦又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時元。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遵循農時,所以遵循西歷,所以做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為1912),並規定公歷(公歷)1稱為“元旦”,但不稱為“元旦”。
今天的“大年初壹”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民國的同時,還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歷法,正式將公歷1定為“元旦”,並將農歷正月初壹改為“春節”。
第二,元旦的習俗
由於元旦誕生於民國時期,由春節演變而來,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的時候,其風俗習慣當然大多與春節相似,或者說是縮小版的春節。
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襲了壹些傳統的慶祝方式,如放鞭炮、殺三生、拜鬼神、祭祖等,但在人們心中並沒有看到它會占據多麽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過年的習俗就更簡單了。
慶祝新年的方式有壹種:
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假日,元旦放假。新中國成立後,還規定元旦為法定假日。
慶祝新年有兩種方式:
現在團體組織活動比較普遍,比如元旦晚會,掛標語慶祝元旦,或者舉行集體活動。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現在可以在電視紀錄片裏看到。今天科技發展了,演變成了聯歡晚會什麽的。
近年來,有旅遊,聚會和其他節目。反正元旦也沒多少傳統,大家玩玩就成了節日。甚至元旦對年輕壹代來說也只意味著壹天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