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以先秦經典和百家學說為基礎,涵蓋了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家、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先秦詩歌、六朝駢文、唐宋詩詞、明清元曲和小說、歷代史學等完整的文化和學術體系。在中國歷史上,“漢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方學派。既然“西學東漸”,壹般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擴展數據: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了基本定義,學術界在具體定義上還沒有統壹明確的定義。
壹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研究,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哲學、歷史、宗教、文學、風俗習慣、考證、倫理、中醫、農業、武術、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的概念產生於19世紀。當時“西學東漸”的改良潮流如火如荼。為了與西學相對立,張之洞、魏源提出了“中學”(國學)的概念,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以學習西方文明,恢復漢代經學。
漢學以先秦經典、百家爭鳴為基礎,涵蓋了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教、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以及先秦詩詞、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歷代史學等壹整套獨特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