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不僅是壹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韓曙王績傳》壹書中就有“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知望》上說:“二月,我在東方巡邏。至於代宗,柴旺崇山川。拜壹個諸侯,求他壹百年就能見到他。命太師陳石,以觀民風。”這裏的王巡之禮是君主深入民間,對鄉村社會的風俗習慣做壹些調查研究。太師是掌管音樂和收集民歌的官員。他把民間流傳的民歌(國風)獻給君主。君主通過這些民歌,以“觀風俗,知得失”來制定或調整國家的方針政策。中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是流傳於古代各民族中的壹首民歌。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風俗習慣,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俗,對我國古代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研究民俗和理論的學科叫民俗學。“民俗學”是社會科學中的壹門獨立學科,它與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密切相關。比如考古要借助民俗學揭開古代社會的神秘面紗,民俗學要借助考古提供古代文化傳承的證據。
上一篇:六朝是什麽?下一篇:寫白菜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