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秋》,[宋],劉漢,乳鴉啼散玉屏,壹枕涼,壹扇吹。秋眠無處尋,梧桐滿月色。
2、《秋初日登音樂園》,[唐],白居易,壹個人在曲江頭,回馬來西亞很久了。蕭瑟的涼風和寺廟的衰敗,誰來教壹會兒計劃。
3、《立秋自京歸》,[唐],李英,籬秋看豆花,竹門當水岸橫若。宋宅下雨,應是晴空,佛室孤燈對絳紗。
壹、立秋
1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立秋。鬥指西南,太陽到達135經度,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過節。“理”就是開始的意思;“秋”是谷物成熟的意思。
2.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漸收陰漸長,陽漸化陰的轉折點。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走向成熟。
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炎熱的節氣,僅次於暑和暑。按照節氣順序,立秋之後是夏天,秋天是第二個節氣“夏來”(最後壹個夏天)。
4.二十四節氣包括“三夏”(小夏、大夏、盛夏),在“三夏”中間還有壹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後就是夏季(終夏)。
5.“三夏”和“三伏天”都代表炎熱和極熱的天氣,“三伏天”涉及四個節氣:溫和的夏天,嚴重的夏天,秋天和夏天的開始。在二十四節氣中,夏天的日子更長。
6.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正處於壹年的轉折點,並趨於減少或下降。從立秋開始,陽氣逐漸關閉,壹切都被克制住了。立秋、立春、立夏、立冬又稱“四立”,也是古代“四季八節”之壹。
7.秋天是谷物成熟和收獲的季節。在秋天開始的時候,在古代有祭祀土地神和慶祝豐收的習俗。還有“糊秋肥”“咬秋”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