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也叫八月十五,有很多別稱,比如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八月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它是流行於中國漢字文化圈多個民族和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
這個節日始於唐代,起源於中國古代祭祀月亮和慶祝秋收的文化。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是吃月餅、賞月、點燈、祭月、競月餅、玩燈籠。這些習俗代表了人們對家庭團聚和幸福的向往和祈禱。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中秋節的習俗:
1.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是最重要的民俗之壹。月餅種類繁多,口味各異,形狀各異,有蓮蓉、五仁、豆沙等。
2.賞月:中秋節是賞月的好時候。人們會聚在壹起看滿月,在賞月的過程中,還會吟詩,談論月亮的美麗。
3.點亮燈籠:在中秋節的晚上,人們會點亮各種各樣的燈籠,包括紅燈籠、彩色燈籠和花燈,以照亮夜空,營造節日氣氛。
4.燃放煙花:有些地方還有燃放煙花的習俗,也是為了營造節日氣氛,增加歡樂氣氛。
5.嫦娥奔月:在壹些地區,人們會制作嫦娥奔月的玩具,這意味著嫦娥在月球上度過了中秋節,同時,也增加了節日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