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發展是無止境的,無情的,舊的東西總有壹天會被新的東西取代。絲網紙產量已經不足以養家糊口,需要尋找絲網紙經濟的新出路。但是,金子總會發光,新時代的絲網紙生產的意義在於其文化內涵。
中國保存下來的古代造紙作坊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人工修復,或者只留下少數遺跡供人參觀。像澤雅這樣經營過的生物碎片非常稀少,更不要說已經和自然、經濟融為壹體了。紙山的水坑、紙坊、撈紙的竹簾、紙農辛勤勞作的身影,再加上堆積如山的竹子和清澈的小溪,都體現了現代人對中國古老文化的沈思。於是壹場對澤雅屏紙文化意義的挖掘悄然開始。澤雅正抓住這壹機遇,推動當地文化旅遊的發展。
2001年6月,澤雅絲網造紙工具“四連鎮”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保存完好、典型的紙文化古村落水碓坑村、黃坑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澤雅造紙技藝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6月5438-10月,國家指南針計劃唯壹造紙專項“中國傳統造紙技術傳承與示範基地建設”落戶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