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紙是剪紙的壹種,中國傳統工藝品之壹。
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
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
剪紙的工具,壹般只用壹把小剪刀;有的職業藝人則用壹種特制的刻刀刻制,稱為刻紙。剪紙藝術的制作過程分起稿、剪刻、揭離、粘貼和成品的調整修改。其中剪是重要的壹環。剪紙作品要求繪畫、構圖圖案化,形象要概括、變形、簡練清晰,講究虛實對比,線條規整流暢,彩色對比強烈、明快。
由於各地區和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因而剪紙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大致可分為簡刻與繁刻二類。我國北方以粗獷豪放、造型簡練著稱,屬於前者;南方以構圖繁茂,精巧秀美聞名,則屬於後者。隨著剪紙藝術的廣泛交流,各地區的剪紙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
刻刀壹般分為大型與小型兩種:大刻刀兩齒較長,善於鉸出造型的整體形態,特點是咬合面積大,線條長且直,速度快,不累手。但是,具有長鉸齒的大刻刀不容易拐彎,對於曲線造型的紋樣就不好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