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剪紙小故事:西漢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後,方士李少翁為了安慰漢武帝,便用麻紙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晚上在壹頂方帳中點起燈燭,映出了仿如其人的影子,漢武帝居另壹頂帳中遙遙看去,燭影中壹美女子如李夫人之貌,卻不能近看,為此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來遲。”
3、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壹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壹長紙張制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壹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壹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幹少雨,氣候幹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壹個重要原因之壹。
4、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壹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