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具體公式: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氖(親愛的李,坦白點,養富來)。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即美桂林,牛肉應補鈣)。
氫、氦、鋰、鈹和硼(李清海·皮蓬),碳、氮、氧和氖(湯、蛋、山羊皮和牛奶)。鈉、鎂、鋁、矽、磷(辣子、龜苓膏)、硫、氯、氬、鉀、鈣(玻璃要加鈣)。
二、化學元素的引入:
化學元素是壹類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原子的總稱。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元素是原子中質子數的量變導致質變的結果。
常見元素包括氫、氮和碳。截至2019年,已發現* * 118種元素,其中地球上存在94種元素。原子序數為鉍的元素及其後續元素的原子核不穩定,會衰變。43號和61號元素會在沒有穩定同位素的情況下衰變。自然界最重的元素是93。
三、元素的起源:
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曾經將水,以及後來的空氣和土壤視為世界的主要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說。古印度有四大學說,中國古代有五行學說。
元素論,把元素視為自然界所有現實物體中最簡單的成分,早在古代就已經產生。但在古代,元素被視為物質的具體形式的現代觀念並不存在。
無論是在我國古代哲學中,還是在印度或西方的古代哲學中,元素都被視為壹種抽象或原始精神的表達,或被視為物質的基本屬性。
古希臘自然哲學提出了著名的四元素說。這不是希臘哲學家創造的。四元素理論存在於古希臘的傳統民間信仰中,但沒有堅實的理論體系支撐。古希臘的哲學家借用了這些元素的概念作為它們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