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統治下出生的郝靜提出“今若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則為中國之主”(《宋懷約書》卷三十七)。
郝靜卷十九《論傳國璽》:漢亡之時,天地無義,天下無全才。到了晉朝,...引起了壹場夷狄之戰,但漢室遺風盡,華夏亡,華夏亡。中國人以後有必要好好治理嗎?聖人有言:‘入中國,則在中國’。善良的話,也可以借鑒。為什麽在中國?郝靜以“中國之主”的身份打破了種族界限,為義帝統治中國提供了理論依據。
1260年,忽必烈即位後,郝靜被任命為大蒙古國駐南宋大使,敦促南宋統治者承認大蒙古國“中國之主”的合法地位,並與之“信任、重修舊好”。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他提出了“今之士可以用,惟能行中國之道,則為中國之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