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用諧音“於”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為魚與“魚”諧音,“青”與“吉”諧音,所以在剪紙、瓷器、錢包、年畫等中國民間藝術作品中,都有許多關於魚的意象。多年的畫面裏總有壹個可愛的胖娃娃抱著壹條巨大的鯉魚,背景裏會有荷花或者蓮花。
壹條接壹條的金魚連成壹個圈,中間是壹個清澈的池塘,那是從此幸福的畫面。《萬余年》《從此幸福美滿》中的畫面,寄托了人們對生活富足、兒孫滿堂的美好祝願。
古代有人把帛書放入魚腹,寄給遠方的人,所以書信也被稱為“魚記”或“魚素”陳勝、起義時,就把寫有“陳”字樣的帛書藏在魚腹裏。後來,人們在兩枚魚形竹簡之間寄信,所以書信也被稱為“雙鯉”。
有些人把信放在魚形的木制信箱裏以便攜帶。樂府詩中有“統治者如殘雪,結成壹對鯉魚”之說。要知道妳心裏有什麽,先看妳肚子裏的書。其中,“幾何學家”就是信,“幾何學家”也成了送信的代名詞。
“魚躍龍門”的傳說記載在《三秦》壹書中。龍門是黃河上的渡口,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群山之間挖了壹個龍門讓黃河流過,所以龍門的速度很快,整條魚都很難遊過。每年三月,成千上萬的鯉魚從黃河下遊來到這裏與水流競爭。
傳說壹年裏,能遊到龍門的鯉魚不超過72條。鯉魚只要剛登上龍門,就會有閃電跟隨,壹把火從天而降,燒著它的尾巴。然後,就變成了成龍。那些沒有跳過龍門的鯉魚從空中掉下來,額頭上留下了壹道黑色的傷疤。所以,我們看到的鯉魚大多額頭上都有壹個黑色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