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隋唐時期,紙才真正徹底普及。
當時印刷術已經相當成熟了。雖然還是雕版印刷,但不是凸版印刷。
但是用法很說明問題。
普及需要大量使用。三國時期,已經有了“契約”,寫在紙上的契約。
普及!沒有出現!
兩者相距甚遠。
蔡倫及其追隨者的不懈努力是好的,但不等於普及。漢末魏晉尤其是五胡十六國的亂象是怎樣的,又是如何普及的?
北魏皇帝想到民爭書,意義重大,說明人們已經有了相當的藏書。
“洛陽紙貴”恰恰說明紙的消耗量不高。
如果平時有相當大的需求,只印壹本書,怎麽會有缺紙的問題?
直到隋唐時期,從國家到老百姓,用紙寫字都很流行。當時的家書遠比東晉廣泛,甚至在戰爭年代也是如此。
而且唐代沒有“洛陽紙貴”之說,紙張需求量大。比如國家出版的《金剛經》紙張消耗壹度可觀。如果制造量少,完全不可能及時供貨。
只有人民大眾化了,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