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因為冬去春來,冷空氣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主動北移。清明節前後,冷暖空氣經常相遇,從而形成陰雨天氣。
第二,春天有很多低壓。低壓裏的雲走得很快,風很大,雨很急。每當低氣壓經過時,就會出現陰雨天氣。
第三,清明節前後,大氣中有大量的水汽,在夜間很容易凝結成毛毛雨。由於這些原因,清明節期間有很多雨天。每年清明節在4月5日前後,每年4月份來自海洋的夏季風開始在中國盛行,會帶來大量雨水,給農民春耕生產帶來便利。所以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來自海洋的溫暖潮濕的氣流。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冬季至日後的第108天。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掃墓的日子[1]。中國漢族的傳統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受漢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有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起初只是壹個節氣的名稱,後來成為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第二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的大部分地區,清明節的前壹天是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清明節前兩天慶祝寒食節;垣曲縣也講究清明節的前壹天寒食節,前壹天清淡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