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古人消暑有哪些清涼“神器”

古人消暑有哪些清涼“神器”

古人消暑清涼“神器”分別是扇子、瓷枕、冰鑒、簟、竹夫人、避暑“涼屋”等。

1、扇子

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壹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

2、瓷枕

考古資料表明,在我國最古老的枕頭是天然石塊,後來開始使用初步加工過的石塊作為枕頭,本是石頭建成的瓷枕,在夏日炎熱之際,必然會散發出透透的涼氣。

3、冰鑒

冰鑒,也就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壹個木制或青銅制作的箱子裏。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

4、簟

簟,即涼席。古人常用藤、葦、竹等編織涼席,最昂貴的是象牙席。據說漢武帝時,曾經以象牙簟賜給寵妃李夫人。

5、竹夫人

竹夫人,又叫青奴,漢族民間夏日取涼用具。是壹種圓柱形的竹制品。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通常有兩種制作方法,壹是截取整段竹,長不超過1米,中空,四周編有網眼以通風散熱,常置備於眠床之上;另壹種是編青竹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擱臂憩膝,用以取涼。這種低級的“空調器”在熱浪灼人的夏季貼近人們的消夏生活,為人們所喜愛。

6、避暑“涼屋”

唐代還出現了壹種供人消暑的“涼屋”。它壹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涼屋”既綠色又環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難享受到的。

  • 上一篇:區塊鏈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是什麽?
  • 下一篇:吳冠中簡介及主要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