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古人稱風箏為紙鳶和什麽?

古人稱風箏為紙鳶和什麽?

中國古時壹般把風箏叫做“紙鷂”或“紙鳶”,“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這是因為風箏最早的造型是用絹或紙做成鷹,放飛時真得像壹雄鷹在空中翺翔。

古人很早就幻想著制作出像小鳥壹樣在天上飛的工具,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就曾發明出這樣壹件飛行器“木鳶”:“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壹日而敗。”意即墨子花了三年時間制作而成壹只能在天上飛的木鷹,可惜壹天就壞了。

風箏起源

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故去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據說,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壹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壹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淄博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壹日而敗”。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

  • 上一篇:馬桶沖洗閥上面的按鈕壞了(就是按壹下會自動彈回控制水量的按鈕)。如果不更換,怎麽修?
  • 下一篇:古傳形意拳內功核心訓練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