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用雄黃塗抹小孩額頭的習俗,雲可以驅除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壹種是借雄黃驅毒,壹種是借虎額(“王”如虎,虎為百獸之王,因換成虎)鎮邪。
除了額頭、鼻子、耳朵,其他地方也可以塗,用意相同。山西河曲縣誌記載:“端午飲雄黃酒,敷於小兒額、手、足,...會延長病情。
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裴豆娘
舊時江南多見五結女子頭飾。有些地區也叫健康人。這個東西起源於遠古行走,是Ai人的壹種不同形態。《賈青錄》引《唐宋遺事》雲:“誰在大江南北,五日得壹等獎之制,殊為巧妙。...蓋著壹個寶,繡著無數的流蘇,鈴鐺,鈴鐺,或者串在壹起,叫豆娘,打不過。”
2、粘貼正午符號
舊時廣東壹些地方有張貼“午時符號”的習俗。午飯後,大家都貼出了“午時符號”。接線員用壹張約壹寸寬、近壹尺長的黃色紙條,上面用朱砂寫著“五月五日正午,官非口疾,蛇、蟲、鼠、蟻消滅”的字樣。掛菖蒲、鳳尾、艾葉等。在大門上,綁上壹串大蒜,塗上朱砂,以辟邪。
3.崇拜上帝和祖先
祭祀上帝和祖先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壹。“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階級的基礎。”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做人之本,祭祖是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犧牲,我們祈求並回報他們的庇護和祝福。
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