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曾國藩與親友之間的書信集。書中詳細描述了壹個在官場打拼的書生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小事,如何看待自己與父兄的關系,如何處理自己與朝廷和集團的利益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修身養性,如何自律,如何反省自己的錯誤。
2.西周早期姬旦的鳥誡。
周成王掌權後,把土地封給了周公的兒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慷慨而恭敬,則得榮耀;地廣而勤儉則無危;如果妳謙遜自持,妳將永遠富有;人若強大但敬畏,總會贏;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蠢無知,就是聰明人;博學多聞,死記硬背,無知無識,才是真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3.《誡》是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諸葛亮寫的。
《誡書》是諸葛亮臨死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壹封信。主要目的是鼓勵兒子好好學習,意誌堅定,培養修養要從冷漠和寧靜中努力,切忌懶惰和急躁。總結做人和做研究的經驗,圍繞壹個字“靜”,同時把失敗歸結為壹個字“躁”,形成鮮明對比。
4,明末清初朱慶白露的《齋藤優子家訓》。
它是壹部以家庭道德為基礎的啟蒙教材,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如尊師重道、勤儉持家、與鄰為善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朱子家訓》只有522字,精辟地闡述了修身養性、治家之道,是家庭教育的傑作。
5.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諸葛亮寫了《誡侄書》。
《侄誡書》是諸葛亮寫給二姐之子龐煥的,闡述了“立誌做人”的重要性。諸葛亮壹開始就明確指出“夫之誌氣要高”,也就是男人要有遠大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