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雙臂間挽著的長條絲巾叫披帛。
唐代婦女為使自己的服裝更富有藝術魅力,她們在外出行走時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風暖背。在室內或宮中花園裏披上比披子更長的帶子——“披帛”。
披帛,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制作,壹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披帛分兩種:壹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壹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擴展資料:
披帛的來歷:
據專家們考證,披帛不是中土固有的服飾,可能是來源於西亞,更詳細點,是來源於波斯,而波斯人披帛的習慣,則可能是受到希臘化的影響。
襦裙與披帛繞肩拽地,似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從皇家貴婦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服飾逐漸消失。不過類似“帔子”的長、方圍巾以其實用功能仍在現代社會中流行開來。
而“披帛”,人們只能從敦煌飛天畫壁、出土陶俑、影視歌舞的古典劇目或漢族傳統婚禮中偶爾領略,欣賞其長虹絢霞般飄逸、浪漫、飛揚的神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