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制文武官員的袍子分為三種顏色,補子是文禽武獸。壹品至四品袍子的顏色為緋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顏色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顏色為綠色。九類文官補子上的九種飛禽分別為:壹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鷴;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鸂鶒;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武將壹品和二品都是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清代官服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但個別的有所變化。文官的補子八品換成了鵪鶉,九品換為練雀。武官壹品改為麒麟,三品改為豹,四品改為虎。
由此可見,“衣冠禽獸”當時曾是壹個令人羨慕的詞語,本為褒義。“衣冠禽獸”演變成貶義詞是在明朝中晚期,那時由於官場腐敗,某些官員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如同牲畜,老百姓就漸漸地將“衣冠禽獸”這個成語作為貶義詞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