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它是附有動物毛的獸皮,古時沿稱“裘”?將動物毛除去之後制成的獸皮,習稱為“熟革”?它們的加工方法有所不同,而原理則是壹樣的?
在我國古代,制革成為專業工種大概始於商周時期?當時的皮革制品在防腐處理上是很成功的?
在河南省安陽出土的殷商時代的戍革鼎上,就刻有“革”字?其字形很像壹個披著盔甲的武士,表示當時常用獸皮防禦護身?甲骨文?金文中均有“裘”字,表示用獸皮做的衣服?
在河南省安陽侯家莊的壹座殷商時代的墓葬中,曾發現皮甲的兩處殘跡,殘跡是皮革腐爛後留在土裏的紋理?在湖南省長沙也曾發現春秋晚期的皮甲?在湖北省江陵也發現過戰國時期的皮甲?
周代曾經設有金?玉?皮?工?石等5種官吏,專門來管理王室中相關物資的生產和分配使用?《禮記·月令》中還記載了:“季春之三月命工師?命百工審查五庫器材的質量?”五庫裏就包括有皮?革?筋等物?
在當時,皮革的產量相對於麻?絲織品來說,實在少得可憐?少數裘類成品大多做裝飾品而為權貴們所占有?壹般革制品曾用於軍事,例如甲胄?至於革制品用於軍事,《楚辭·國殤》中有“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之句,描繪了當時戰士披甲操戈的戰鬥情景?可見當時皮甲已被大量用做防禦的裝備?
《戰國策·秦策壹》中說:“兵革大強,諸侯畏懼?”說明革制甲胄的數量也反映了軍事的實力?
我國的制革加工,雖可溯源有文字記載的商代,但迄至清代,在生產技術上仍壹直沿用著芒硝?煙熏?明礬?樹皮等祖傳土法,生產規模也長期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沒有使用過轉鼓等近代的成套機器設備?所以,清代規模較大的制革廠壹般都叫“硝皮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