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魂的地方,香草也生了三個家庭;當年,劉香應該知道《九歌》。”
寫作背景:
這是紀念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壹屈原的對聯傑作。屈原不僅是詩歌的領袖,也是中國最早為人所知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開創了“楚辭”的文體(即“辭賦”的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巧妙地將賦、比、興融為壹體,並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
贊賞:
第壹部分:何處招魂》既體現了對屈原的緬懷,又隱含了屈原的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寫作技巧,這裏指的是屈原或者有他這種性格和才華的人。“三宅之地”指的是楚國。《史記·項羽本紀》雲:“楚雖三戶,秦必亡。”
第二部:《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這裏借用了屈原。用《九歌》代替屈原,既是出於對仗的需要,也可以豐富“心”字的含義。王逸《楚辭》說屈原的《九歌》是“風諫”的“心”。朱《楚辭註》認為《九歌》之作是“表我忠君愛國之心”,是忠君愛國之“心”。這樣的聯想,都是九歌執行的脫胎。如果用“屈原”這個詞來代替,效果可能不會那麽明顯。
這副屈原廟對聯在藝術表現上的妙處就在於它融合了典故、借代、雙關、嵌詞等多種修辭手法。《招魂》這本書的第壹部分是壹語雙關,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除了九歌的名字,“哈比”這個詞還使用了雙關語和轉喻來隱藏田文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