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剪紙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泉州刻紙始於唐而盛於宋,每逢春節、元宵節和其他喜慶之日,泉州民間家家戶戶都會剪紅刻翠,張燈結彩掛桃符,在窗戶和門楣上貼團花、粘紅箋,顯出壹種古雅富麗的喜氣。這種習俗在當地相沿不絕,以迄於今。
李堯寶刻紙即是在此環境中產生的壹種具有代表性的泉州剪紙藝術。李堯寶刻紙拓展了傳統的表現題材,作品包括喜慶、龍鳳、花鳥、人物等六大類別,內容豐富,立意雋永,形象逼真,風格典雅,裝飾性較強,在構圖、意象等方面頗為講究,刀法遒勁細膩,線條富於韻律,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文化特征
李堯寶在刻紙上還體現在把刻紙技藝運用到了料絲花燈的設計和燈的裝飾中,他巧妙地將閩南地區古建築“站檔”“頂梁”的力學原理加以運用,將紙板經過精心細致的鏤空雕刻制成燈型,不依靠絲毫的竹、木、鐵作為骨架,全靠燈身整體結構平衡力支撐,不論是整體或者是局部,都表現出重心穩定,結構秀美,創造出了富麗堂皇的無骨刻紙料絲花燈。
搶救了瀕臨滅絕的料絲燈大大豐富了花燈的樣式與裝飾藝術,使料絲燈重放光彩,經過玻璃絲的折射,可以看到裝飾的刻紙圖案宛如浮雕被映襯出來,流光異彩,具有觀賞性。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