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童謠是用閩南語創作和演唱的兒歌,主要流行於中國福建閩南、中國臺灣省、中國及東南亞華僑。《月光》是唐代福建的壹首民間童謠,與今天流傳於閩南的同名童謠在題材和結構上十分相似,雖然文字上有所不同。可見,閩南語童謠在唐代就已出現。2008年6月7日,童謠(閩南童謠)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第壹代現代音樂人周樹安為閩南語童謠《井搖》創作了《睡歌》,這是音樂人第壹次寫閩南語童謠。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壹代音樂人楊洋、袁榮昌、吳、楊雙芝、等創作了許多閩南語兒歌,其中袁榮昌的《壹個人姓傅》、的《紅蝦與紅丟》、跳火團等較有影響。
閩南童謠的體裁類型
1,遊戲歌:兒童玩遊戲時隨著壹定的遊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
2.數數歌: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述,巧妙地訓練兒童記憶數字和數數的童謠。
3.搖籃曲: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屬唱給嬰兒聽的短童謠,用於催眠、教單詞和認識事物。
4.搞笑歌:又稱戲謔歌、古怪歌,指故意歪曲事物本來面目,使之幽默諷刺。
5.尷尬密碼:也叫繞口令或緊急密碼。它是由壹些容易混淆的詞語組成的意味深長的童謠,專門用來訓練孩子通過發音來學習語言。
6.問答歌:以壹問壹答或壹問壹答的形式講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謠。它能啟迪孩子的心智,引起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註意,幫助他們了解周圍的世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童謠(閩南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