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眾和大多數中國觀眾的心情是壹樣的。經過壹周的辛苦工作,他們吃了壹頓大餐,買了自己喜歡的飲料和爆米花,高高興興地選擇了大賣的電影,去電影院看。這種“黑色封閉空間”有很強的帶入感,但大部分觀眾在觀影時並不喜歡摻雜太多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大腦任由電影擺布,就像做夢壹樣。
所以,即使美國好萊塢有明確的中日文化區分,但電影的銀幕展示還是很薄弱。
舉個例子,就像妳堅持壹個中國人在壹部電影裏區分美國元素和英國元素壹樣,有可能美國和英國在很多細節上有各自的文化特長,但是相隔很遠的人很難只通過兩個小時的電影就了解到。
所以,當我們以壹個早期美國人的視角去觀察這種電影現象時,其實應該理解得更透徹壹些。
如果我是美國觀眾,我根本不在乎電影有中國文化還是日本文化,因為我根本分不清兩者的區別,而且我是帶著享受的精神來到電影院的,這就更難思考這個問題了。
如果很難說影片中的東方元素代表了哪個國家,那麽我作為美國觀眾,肯定會選擇自己相對熟悉的日本文化作為畫面中東方文化元素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