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確山鐵花傳承人、知識產權人楊建軍介紹,起源於北宋的確山鐵花大型表演,最初是每年春節,由金、銀、銅、鐵、錫等方士和民間工匠舉行的祭祀太上老君祖父的儀式。幾千年後,不僅增加了鞭炮和煙花,還吸收了龍燈、青銅器和社火。演出中,古樂陣陣,十幾盤鐵水熊熊燃燒,打鐵花的藝人赤膊上陣,自由自在地舞動著壹千多度的高溫鐵汁。被擊中後,鐵花飛了起來,爆裂到空中,朵朵綻放,場面十分壯觀。相傳北宋年間,駐馬店確山縣大旱。為了緩解旱情,大家自願捐款建廟,並在廟裏鑄了壹口大鐘。各家都把自己的鐵器帶到地裏,鐵匠們把它熔成鐵汁。這時,壹群烏鴉飛了進來。他們在樹上呱呱叫,無法擺脫他們。這時,人群中走出壹位老人。他從地上撿起兩棵柳樹,在壹些鐵水汁裏蘸了蘸,砸了上去。鐵汁濺起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像煙花壹樣照耀著天空,烏鴉們受驚飛走了。當所有人都驚訝於這突如其來的奇跡時,老人已經不見了。從此,流傳下來了壹種漢族流行的傳統娛樂活動——“貼鐵花”。
“趁熱打鐵”的第壹個目的是展示行業風采,討好群眾,擴大影響,相當於做了壹個廣告。二是招財,用“花”與“發”的諧音,取“玩花花,越玩越多”之意,象征事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