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地戲表演時要帶上木雕面具。
安順地戲是貴州省安順市屯堡人獨有的壹種頭戴木刻假面的傳統民間戲劇,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這種木雕面具俗稱“臉子”,制作工藝復雜精細,是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
在安順地戲中,面具是表演的核心。這些面具通常是由木刻制成,制作工藝復雜精細。每個面具都有不同的表情和特征,代表了不同的角色和性格。演員通過戴上面具,將自己的情感和角色融為壹體,為觀眾呈現出壹個個生動的形象。安順地戲的表演動作和聲音都非常獨特,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展現了貴州地區的文化和歷史。
這種戲劇形式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不僅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我們應該珍惜這些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光大。
文化特征
安順地戲的唱腔屬於單曲變化重復體(又稱“單曲疊唱體”),大多數唱段都由壹個二句體單曲變化重復構成,構成地戲唱段的二句體單曲為異頭合尾的上下句結構,每壹個下句演唱時都有幫腔(地戲戲友通常稱幫腔為“接聲氣”)。各戲隊的唱腔呈現出壹定的村寨性、個體性和遊移性,音調不盡壹致,幫腔位置也有所不同。
安順地戲的行頭,主要有臉子、靠旗、雉尾、長衫、戰袍、戰裙、兵器、手帕、折扇等。除特征突出的臉子外,其他行頭與古典戲曲中的同類行頭都比較接近,特別是靠旗、雉尾、長衫、戰袍、戰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