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器樂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琴是我國傳統撥弦樂器,也是獨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壹種,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古琴藝術是壹種平置彈弦樂器的獨奏藝術形式,也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與琴、簫合奏,200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古琴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成功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壹榮譽不僅是對古琴藝術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力弘揚。
古琴藝術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它不僅是壹種音樂藝術,更是壹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在古琴的琴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到古人的人生哲學和審美追求。因此,古琴藝術在中國的文化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琴的文化象征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壹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