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閩南語表達的藝術表演有歌仔戲、梨園戲、潮劇等等。
1、歌仔戲
以閩南歌仔(錦歌)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閩南地區壹般稱為薌劇,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泉州市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2、梨園戲
是中國福建省的漢族戲曲之壹,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壹。
3、潮劇
是用潮州方言(漳州南部用閩南方言)演唱的壹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宋元南戲的壹個分支,吸收了弋陽、昆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閩南方言戲曲的起源:
閩南方言戲曲起源於福建南部地區,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當時,福建南部地區的民間藝人就開始表演壹些簡單的戲劇形式,如歌舞、說唱等。這些表演形式主要是為了慶祝節日、祈求豐收和驅邪避災等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閩南方言戲曲逐漸發展成為壹種獨立的文化藝術形式。在明清時期,福建南部地區的戲曲藝術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和完善。當時的戲曲表演形式多樣,有單人獨角戲、對白戲、雜劇、評話等等。其中,評話是壹種以講述故事為主的戲曲形式,它的特點是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閩南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