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哭嫁是什麽意思

哭嫁是什麽意思

“哭嫁”是漢、土家、藏、彜、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

哭嫁壹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壹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

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壹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

雖然現今婚姻自由了,在結婚時仍會有哭嫁,但這僅僅是壹種儀式罷了。而這些哭嫁歌都是少女於出嫁前夕,在娘家向老婦學習的歌曲,內容主要是咒罵把她娶去的男家的人,因為傳統婦女命途多舛,出嫁可謂壹生苦難之始,所以她們在離娘家時先要罵盡這壹生的悲涼。不過這些歌謠大多是口耳相傳,很少以文字紀錄。

現今,在大中華地區,很多還原古代的婚禮表演節目,也有哭嫁這壹環節。

歷史:

哭嫁源於古時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

哭嫁的風俗,不知道起源於什麽時候。戰國時期,趙國的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後,她的母親趙太後在臨別時"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約就是後來長盛不衰的哭嫁風俗的濫觴了。

這種風俗,直至清末還盛行四川農村中,上世紀80年代末期四川北部山區漢族聚居地還殘留哭嫁習俗。

  • 上一篇:保護和傳承紙牌和打擊樂的時代意義
  • 下一篇:如何設計壹堂教育戲劇課,讓老師和學生都能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